[中國股市] 中國股市繼續大漲 從假期數據觀察中國市場的信心
中國股市是否能帶動樓市的復蘇,消費者的信心回來了嗎?疫後步履蹣跚的中國經濟復蘇之路是否出現了轉折點?https://t.co/MuEbyPuzf8— BBC News 中文 (@bbcchinese) October 8, 2024
剛剛過去的中國“十一”假期以及長假前後一段時間對觀察中國經濟至關重要。A股繼節前連續五天爆漲之後,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繼續大漲;一線城市的地產商和中介在假期迎來“看房潮”;旅游業全面復蘇;10月8日上午中國的發改委高調宣稱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“充滿信心”。
2022年末,中國放棄新冠“清零”措施,疫情期間遭受重創的經濟此後沒有迅速出現預期中的快速反彈,而是在一場“長新冠”中掙扎,物價、消費、服務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不盡如人意,這些經濟數據都在描述一個事實——中國老百姓對經濟前景,沒有信心。
“沒信心”成為過去兩年的高頻詞,也匯聚了中國經濟困境的所有症結,中國官方語境中出現一些新詞來描述這一情況:“有效需求不足”、“社會預期偏弱”、“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”等等。
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後,這個“十一”長假之前官方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,似乎讓中國經濟的形勢明朗起來。
但也有專家指出,股市“買買買”的階段可能很快就會過去,樓市還未站穩腳跟,長期看依然面臨人口支撐的問題,但政策環境已經改變,中國資產經歷系統性低谷的幾年後,開始經歷系統性重估。
股市高開
今日(10月8日)開盤,A股在國慶節首個交易日,迎來大幅高開:滬指高開10.13%,深成指高開12.67%,創業板指高開18.44%。
開盤後僅20分鍾,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,較上個交易日此時放量超2400億元,刷新此前9月30日創下的歷史最快萬億紀錄。42分鍾後就超過2萬億的交易。下午開盤後,交易額繼續攀高到3萬億元,再創紀錄。
此後市場漲勢有所回落,開盤一個小時後,滬指漲幅回落至2.75%,深證成指漲幅5.77%,創業板指漲幅10.98%。全天收盤時上證指數上漲4.59%,
但與A股不同,在中國國慶假期時,港股依然在交易,10月8日開盤後恒生指數盤中跌超4%,恒科指跌超6%。
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稱,“(港股)可能會有一些獲利回吐。但我不認為市場情緒有什麼不同。實際上只是一個市場(A股)關閉了很多天,而另一個市場(港股)一直在交易。”
國慶七天假期,各方似乎都在期待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的上漲,中國多個券商提前上班,幫助用戶開戶,花旗等外資機構紛紛發表研報,看好中國股市。
最具標志性的是美國投行高盛在10月7日發表題為《此時不買,更待何時?購買中國股票的10個理由》(If not now,when? 10 reasons to buy China equity)的研報,指出自9月24日以來的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回應與以往不同,投資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們所希望的,而且中國央行正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。
“歷史表明,中國股市本輪上漲可能還有更多的空間。”高盛的研報還稱,政府已亮出底牌,自9月24日以來,中國政府公布了覆蓋貨幣寬松、財政刺激、房地產市場支持和股市激勵政策在內的超過10項關鍵措施,其量級、廣度和全面性都極具裡程碑意義,可與2008年的“四萬億刺激計劃”、2012年德拉吉出任歐洲央行行長,以及2015年的“A股救市計劃”相提並論。
美國銀行分析師則在周一的報告中稱,看好中國股市,但同時提醒“‘買入一切’的階段很快就會結束,市場動能、財政支持、利潤、美國大選和進一步的政策都是前景的一部分。
該機構表示,“消費股、地產股(和)券商股可能會獲利回吐......大市值互聯網和高收益國企是我們的首選投資對象。”
樓市黃金周?
上述研報也提到樓市,“目前中國在房地產政策方面已有所完善,雖然還不是一些投資者所希望‘大火箭筒’那樣的刺激措施,但(政府)應該會提高政策效能,更好地助力住房去庫存。”
“十一”假期前,中國住建部開會稱,支持一線城市用好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。上海、廣州、深圳三個一線城市連夜跟進,使全國范圍內的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都已降到歷史最低位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
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瘋狂的剛剛過去的中國“十一”假期以及長假前後一段時間對觀察中國經濟至關重要。A股繼節前連續五天爆漲之後,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繼續大漲;一線城市的地產商和中介在假期迎來“看房潮”;旅游業全面復蘇;10月8日上午中國的發改委高調宣稱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“充滿信心”。
2022年末,中國放棄新冠“清零”措施,疫情期間遭受重創的經濟此後沒有迅速出現預期中的快速反彈,而是在一場“長新冠”中掙扎,物價、消費、服務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不盡如人意,這些經濟數據都在描述一個事實——中國老百姓對經濟前景,沒有信心。
“沒信心”成為過去兩年的高頻詞,也匯聚了中國經濟困境的所有症結,中國官方語境中出現一些新詞來描述這一情況:“有效需求不足”、“社會預期偏弱”、“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”等等。
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後,這個“十一”長假之前官方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,似乎讓中國經濟的形勢明朗起來。
但也有專家指出,股市“買買買”的階段可能很快就會過去,樓市還未站穩腳跟,長期看依然面臨人口支撐的問題,但政策環境已經改變,中國資產經歷系統性低谷的幾年後,開始經歷系統性重估。
股市高開
今日(10月8日)開盤,A股在國慶節首個交易日,迎來大幅高開:滬指高開10.13%,深成指高開12.67%,創業板指高開18.44%。
開盤後僅20分鍾,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,較上個交易日此時放量超2400億元,刷新此前9月30日創下的歷史最快萬億紀錄。42分鍾後就超過2萬億的交易。下午開盤後,交易額繼續攀高到3萬億元,再創紀錄。
此後市場漲勢有所回落,開盤一個小時後,滬指漲幅回落至2.75%,深證成指漲幅5.77%,創業板指漲幅10.98%。全天收盤時上證指數上漲4.59%,
但與A股不同,在中國國慶假期時,港股依然在交易,10月8日開盤後恒生指數盤中跌超4%,恒科指跌超6%。
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稱,“(港股)可能會有一些獲利回吐。但我不認為市場情緒有什麼不同。實際上只是一個市場(A股)關閉了很多天,而另一個市場(港股)一直在交易。”
國慶七天假期,各方似乎都在期待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的上漲,中國多個券商提前上班,幫助用戶開戶,花旗等外資機構紛紛發表研報,看好中國股市。
最具標志性的是美國投行高盛在10月7日發表題為《此時不買,更待何時?購買中國股票的10個理由》(If not now,when? 10 reasons to buy China equity)的研報,指出自9月24日以來的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回應與以往不同,投資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們所希望的,而且中國央行正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。
“歷史表明,中國股市本輪上漲可能還有更多的空間。”高盛的研報還稱,政府已亮出底牌,自9月24日以來,中國政府公布了覆蓋貨幣寬松、財政刺激、房地產市場支持和股市激勵政策在內的超過10項關鍵措施,其量級、廣度和全面性都極具裡程碑意義,可與2008年的“四萬億刺激計劃”、2012年德拉吉出任歐洲央行行長,以及2015年的“A股救市計劃”相提並論。
美國銀行分析師則在周一的報告中稱,看好中國股市,但同時提醒“‘買入一切’的階段很快就會結束,市場動能、財政支持、利潤、美國大選和進一步的政策都是前景的一部分。
該機構表示,“消費股、地產股(和)券商股可能會獲利回吐......大市值互聯網和高收益國企是我們的首選投資對象。”
樓市黃金周?
上述研報也提到樓市,“目前中國在房地產政策方面已有所完善,雖然還不是一些投資者所希望‘大火箭筒’那樣的刺激措施,但(政府)應該會提高政策效能,更好地助力住房去庫存。”
“十一”假期前,中國住建部開會稱,支持一線城市用好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。上海、廣州、深圳三個一線城市連夜跟進,使全國范圍內的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都已降到歷史最低位。


分享: |
注: |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|